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24-07-12 20:22:1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7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铁道部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1993年11月25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引导铁路事业单位组织收入活动的健康开展,增强单位资金自给能力,支持铁路事业单位加快改革,促进铁路事业发展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更好地为铁路运输和建设事业服务,根据财政部令第2号发布的《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1989年),财政部、建设部(91)财工字第89号《关于国营勘察设计单位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和财政部(92)财文字第458号《关于加强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的规定》,结合铁路事业单位的特点,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原则
一、在保质保量完成铁路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铁路事业单位应在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资源等条件,积极、合理地组织收入。
二、开展组织收入活动,必须有利于铁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开展经营和服务,积极组织收入。
三、组织收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铁路事业单位收费要按国家批准的收费项目范围和标准执行。设立、调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条 对铁路事业单位组织的收入,应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交应缴纳的各种税金、费用、基金、上交款等。对按税法规定减免的税款,要单独计算,全部用于抵补事业支出,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
第四条 铁路事业单位的各项基金的提取标准、比例、开支范围,要执行本实施办法第五、六章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 各单位应加强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控制和监督,做到既能适应改革、搞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监督。
第六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铁道部部属的各类事业单位及其所属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第二章 收 入 管 理
第七条 铁路事业单位收入的范围
一、按收入的性质划分
1.事业性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所取得的收入。
2.生产经营性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向部未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联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3.上缴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服务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给主管单位(上级单位)或部门的纯收入。
4.其他收入。指铁路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的不属于上述内容的其他各种收入。
二、按收入的单位划分
1.铁路高等院校对社会提供服务收取的事业收入有:委托培养、教学服务、科技服务、校办产业、其他服务等收入。
委托培养是指铁路高等院校接受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本、专科生,自费生,自费来华生;举办干部专修科、函授、夜大学,接受进修教师等。
教学服务是指铁路高等院校在不影响正常办学的情况下举办的非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活动,包括寒暑假举办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的短训班,各学科非学历的进修班,培训以及对外汉语培训班等。
科技服务是指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让,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医药、艺术等咨询和服务;科研协作、承包科技开发项目,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工程设计,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开放学校实验室,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对外提供科技服务;科学文献资料的翻译,教学录像、录音、幻灯片及电影的制作等。
校办产业是指由学校创办或参加创办且为主管理(含与外单位联营或与外资合资、合作)、持有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
其他服务是指铁路高等院校利用技术、生活后勤等设施及人力条件为社会提供的上述之外的各种服务。
铁道部所属其他各类院校,包括干部培训单位及各铁路局、各总公司的中等专业学校收入的分类,可比照铁路高等院校。
2.铁路文化单位对社会提供服务收取的事业收入有:放映电影收入、场租收入、剧团演出收入、录制音像收入;报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印刷收入、招待所收入、其他收入等。
3.铁路科研单位利用单位的技术、仪器、设备等向社会提供服务收取的事业收入有:科研项目收入、试制产品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出口、技术入股联营和科研中间试验等取得的收入;电子计算机的选型、安装、软件开发、设备维修、电算上机服务、咨询服务、电算操作员培训、科技情报资料、仪器设备出租等收入;制作展览模型、图片、摄影(摄像)、科技馆门票、劳务、美术设计、展览会布展、国际交流办班、其他业务服务收入。
4.铁路战备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人力、设备向社会提供服务取得的事业收入有:工程施工收入(如水上作业工程、潜水工程、器材租赁等收入),汽车运输、修理、配件加工收入,其他收入等。
5.铁路勘测设计单位利用现有人力、设备和其他条件的潜力,扩大延伸服务所取得的事业收入有:勘测收入、设计收入、科研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技术咨询收入、技术服务收入、上交收入、其他收入等。
勘测收入包括地方铁路及专用线、公路、地下铁道、城市建设规划、立交桥、送变电线路、管路、输油管道、通讯线路、选择厂址、飞机机场等工程的勘测、钻探、物探等收入。
设计收入是指各种工程设计和上述各项勘测项目的设计,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小区规划布置、城市的给水、排水、煤气、热力等市政工程设计、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设计延伸服务项目,包括可行性研究、代编设计任务书、编写标书、参加投标、工程监理、项目评估、对外资论证等收入,以及工程总承包的纯收入。
科研收入是指利用单位的技术、仪器等向社会提供服务及专项科研项目的收入。
技术转让收入是指单位的科技成果转让、推广科研成果、试制生产新产品等收入。
技术咨询收入是指向对方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
技术服务收入包括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利用本单位仪器、设备开展分析检验、计算测试,电子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收入。
上交收入是指所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服务单位上交的纯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上述项目以外的收入。
6.铁路其他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技术、设备等向社会提供服务取得的事业收入有:科研项目、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出口、技术入股联营等取得的收入;电子计算机的选型、安装、软件开发、设备维修、电算上机服务、咨询服务,电算操作员培训、科技情报资料、仪器设备出租等收入;附属单位上交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八条 收入管理方式
一、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
铁路事业单位取得的各种收入,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的,不论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都要纳入本单位会计核算,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都要按规定编报财务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表,逐级汇总上报铁道部。
二、铁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划分
全额预算管理单位,是指没有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或收入较少,其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预算拨款的铁路事业单位。铁道部对这类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对有一定收入的单位,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或数额,抵顶事业费预算拨款。
差额预算管理单位,是指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但还不足以解决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其支大于收的差额需要财政拨款补助的铁路事业单位。铁道部对这类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对单位的全部收支进行全额管理。
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是指有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可以解决本单位经常性支出,但尚未具备企业管理条件的铁路事业单位。铁道部对这类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对收大于支较多的单位,在核定其收支数额时应规定其收入的一部分上交给部,由部按规定使用。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单位,其事业性质不变,仍属预算内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要按规定报送预、决算,接受财政监督。
三、促使各类单位转化
各类铁路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铁道部有关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全额预算管理单位逐步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过渡,差额预算管理单位逐步向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过渡,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向企业管理过渡。铁路事业单位要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为铁路的运输和建设服务,更多地为国家积累资金。
第九条 收入管理制度
一、按收费标准合理收费。铁路事业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和铁道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中如发现偏高或偏低的,应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向原制定收费标准的单位反映,研究修订。在未经正式文件通知修订前,仍应按原标准执行,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铁路事业单位在向社会提供服务和进行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和市场需要,本着等价交换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议定收费标准。需要报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应按程序办理申报,按核定的标准执行。
二、努力挖潜增收。铁路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设备和其他条件的潜力,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扩大服务面,增加经营项目,广开生产门路,增加收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发展事业的前提下,使职工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所改善。
三、建立健全票据管理。铁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经济、技术、管理等服务,收取费用时,应向付款方开给收款收据(或发票)。收款收据(或发票)上应有财政部门(税务机关)的监制章。收款收据(或发票)属于专用票据,包括单位自行设计格式经有关监督管理机关批准自印的专用票据,均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专用票据的购入(自印入库)、保管、发出、收回、注销(销毁)等管理制度。
四、加强收入管理。铁路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台帐,防止多收、错收、漏收,提高收入工作质量,加强和健全发出商品、文件(项目报告)、图纸资料等交付发送及提供劳务等的签认制度,保证各项收入不受任何损失。在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规定的原则下,做到手续简便,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第十条 铁路事业单位按规定可以从收入中直接提取的有关费用。单位组织的收入,在纳入单位财务管理之前,不得坐支;除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收入中提取劳务费和奖励费外,不得自立项目、自立标准滥发奖金、实物。具体提取项目,按本实施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铁路事业单位用于基本建设的单位自筹基本建设资金,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要按规定程序报批。上级单位要审查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基建程序和规定。对符合国家基建规定的,应纳入上级单位的年度基建计划后一并下达给单位据以执行。
第十二条 收入计算
一、全额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计算。此类单位组织的收入,应实行独立核算,按实现收入(指项目完工、或按项目进度计算收入)扣除组织收入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和按规定从收入中提取有关费用(指未列入成本的)后的纯收入计算。
对难以计算组织收入所耗费的实际成本(费用)的,如人员经费、设备耗损和其他不可分费用等,可按实现收入的一定比例(20%至70%)作为实际成本(费用)。此项比例由各铁路局、各总公司、部各直属事业单位测算申报,经部财务司审查核定后下达,各单位按照执行。
二、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收入计算。此类单位按毛收入计算,毛收入是指项目完工、或按项目进度计算实现的收入,扣除按规定从收入中提取有关费用(指未列入成本的)后计算的收入。

第三章 收入的成本(费用)核算
第十三条 铁路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成本(费用)的范围,一般包括劳务、材料、设备仪器耗损等费用。成本(费用)要严格按实际发生数计算。
第十四条 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为组织收入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发生的相应支出,比照经费支出(按国家规定的“目”级科目的列支内容)的规定进行管理,单独列支核算。已在经费支出中列支的,按计算出的成本(费用)数,冲减经费支出;对难以计算的成本(费用)实际支出数,可按铁道部核定的支出占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据以冲减已在经费支出中列支的相应支出。
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为组织收入主办的独立核算的单位(公司),经有关工商、税务部门批准、登记后,应依法经营,实行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可比照同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聘用主办单位的人员和使用主办单位的水、电、气、设备、房屋等发生的费用,应按月向主办单位及时结算,并计入单位的成本;占用主办单位国有资产和其他资产,应明确产权关系和经评估确定价值,单位在进行投资收益分配时,主办单位应按国有资产和其他资产所占份额的比例取得一定的收入,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第十五条 实行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为组织收入向社会提供服务发生的相应支出,比照事业支出(业务支出)规定进行管理,不需要单独列支核算。但为了考核成本(费用)支出,应按创收部门、工序(生产单位、部门)、收入项目(指项目的合同、协议书)等进行材料、工资、费用等项目汇集支出(也可根据管理上的需要设置合适的费用项目)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 成本(费用)支出的管理
一、发给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包括考勤资料)和有关定员编制、工资基金及其他规定,计算实际应发金额。取得本人签章的凭证,方可据以列为支出。不得以编制定员或预算计划数字列支。
二、购入办公用品和生产业务用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起点以下的工具备品等,数量不大的可根据购货发票(或收据)经指定人员审查签章后,直接列为支出;数量较大的应通过物资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先办理验收入库,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领用,凭领(发)料凭证或按领(发)料凭证编制的领(发)料汇总表列支出。物资管理,应按部有关物资管理的规定执行。
三、职工福利费(包括已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单位计提的医疗基金和福利基金)和行政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比例或标准,据实计算提取直接列为支出。其中:职工福利费提取后转为专用基金管理;工会经费拨缴工会组织,如工会委托行政代管的,行政可按代管资金管理(在银行单独开户),不论是否单独在银行开户,均应按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管理。
四、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设备购置、设备大修理、房屋修缮等,有两种列支方法,可任选一种执行,一经确定后不得自行变更。第一种方法是实行计划管理,据实报销。第二种方法是实行预提制,即按固定比例,每月计提设备购置费、设备大修费、房屋大修费,提取后转为专用基金管理。有关计提比例和开支范围,按本实施办法第五、六章的有关规定执行。除中、小修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外,不得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实际发生的设备购置费、设备大修费、房屋大修费支出。
五、按国家和铁道部规定标准每月计提的专用基金的开支内容按本实施办法第六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上级单位拨给所属单位的补助费可按实际拨款数,以批准的单位预算、银行支付凭证和收款单位的收款收据列支出。收款单位应按收入列帐,按照规定使用。
七、单位购置的有价证券(国库券、其他有价证券)要按资金转移处理,不得列支出(勘测设计单位除外)。对有价证券要妥善保管,按期兑付收回资金。
八、凡属因个人责任造成的罚款,不得由单位支付。
九、购入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成本(费用)支出(或专用基金的支出),财务部门还要做相应的财产帐务处理,财产归口管理部门也要记入相应的帐、卡、台帐。
十、其他应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各项费用,均以实际报销的数字列支出。
铁路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是指为组织收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应控制在规定的限额内据实报销,在“业务费”目的其他业务费中列支。业务招待费开支控制限额应经同级财政主管机关批准。

第四章 收 支 计 划
第十七条 铁路事业单位编制收支计划,必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铁道部的有关规定为依据,结合计划年度预计完成事业(生产)任务所需资金的情况和单位现有组织收入的能力(包括挖潜),本着“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逐项进行编制,并报送上级单位备案。做到年度有计划,执行有报告,年终有总结。对于不合理的收入,超过财力可能或不符合规定用途的支出,编报单位不得列入计划。上报的收支计划,在执行中不得随意改变。遇有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将变化情况和修改的计划向上级单位报告。
第十八条 收支计划编制原则
一、以上级单位下达的年度铁路事业工作(生产)计划为根据,结合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统筹安排,确保重点,由本单位有关部门安排落实收支计划,收入计划除上级拨款外,应以年度内执行的项目合同(协议)收入为依据。支出计划按批准的定员编制、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的规定,结合上年的实际完成和预计发展变化情况,合理地安排。
二、贯彻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采取措施积极组织收入,按计划或超计划完成收入目标;严格掌握各项开支标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使用资金,保证有限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三、由本单位行政主管领导组织财务、业务(生产)、物资和生活后勤(行政管理)等部门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收支计划安排,由财务部门综合平衡,汇总编制收支计划,经单位行政领导审阅后上报,根据上报收支计划组织分解下达。
第十九条 财务收支计划的报表格式
铁路事业单位应按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报送相应的财务收支计划报表,按规定的格式逐项编制和附文字说明,包括对计算依据的必要说明。各铁路局、各总公司应分别按不同的“类”、“款”汇总报部。铁道部按有关规定汇总报财政部。各单位下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一般在当年11月份报送上级单位。

第五章 专用基金(资金)的建立
第二十一条 全额预算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开展经营和服务所取得的纯收入,转入“抵支收入”的部分可与单位经费包干结余统一使用,年终的结余建立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一、铁路高等院校开展的社会服务,根据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可以从社会服务收入中提取管理费和酬金。管理费是指社会服务项目使用学校人力(如人员奖金、津贴等)、物力资源(如水电消耗、设备和设施的占用和折旧等)所支付的补偿费用;酬金是指发给校内教职员工的兼课费、超工作量酬金、劳动酬金和加班费等。管理费和酬金列入收入项目的成本。
管理费的提取比例:教学服务和其他服务,从毛收入中提取10%~15%;合同制科技开发项目和科技服务,从毛收入中提取不高于20%(项目中有需购置万元以上专用设备的,按毛收入扣除设备款后的数额作为计提基数)。
酬金的提取比例:委托培养,按毛收入的80%转作“抵支收入”金额的25%提取;教学服务,按毛收入的25%~30%提取;科技服务,按不超过毛收入的15%提取;合同制科研项目和其他服务,均按不超过毛收入的10%提取。项目中有需购置万元以上专用设备的酬金的计提基数与管理费的计提基数相同。
管理费和酬金,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使用和分配办法据以执行。教职工的个人收入按规定计缴个人所得税。
铁路高等院校社会服务的毛收入扣除各项成本、税金后的净收入(委托培养按毛收入的20%计提)转入“学校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不低于40%,其余为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比例由学校自定)。学校基金较少的单位,可填报“福利奖励基金弥补申请表”并申明理由,经部财务司、教育司批准,分配比例可作适当调整。
铁路高等院校可以从学杂费收入、学校社会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学校勤工助学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校内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部门支付学生的劳动报酬。校内开展勤工助学的部门可从自身的管理费用或其他收入中,按有关规定支付学生的劳动报酬,经费不足的部分,由学校勤工助学基金给以支持解决。
部属其他各类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可比照上述规定执行(另有专门规定者除外)。
二、铁路科研单位(社会公益型的)开展社会服务的毛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作为“抵支收入”,与单位经费包干结余统一使用,建立三项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不低于40%,其余部分为集体福利、奖励基金,由单位自主分配。
各类科研单位在承担部下达的国家科研项目和课题(不包括国家大型基建设计研究项目和已有经费管理规定的其他国家科研项目),在按规定要求完成并验收后,可按该项目经费结余数提取劳务酬金,进入成本,作为科研项目课题研究人员的劳务报酬。规定如下:
1.提取比例
------------------------------------------------------------------------------------
| 项目经费结余额 | 劳务酬金提取比例 | 收 益 部 分 |
|--------------------------------|----------------------|----------------------|
| 5万元及以下部分 | 50%~60% | 40%~50% |
|--------------------------------|----------------------|----------------------|
| 5万元以上~10万元部分 | 40%~50% | 50%~60% |
|--------------------------------|----------------------|----------------------|
| 10万元以上部分 | 30%~40% | 60%~70% |
------------------------------------------------------------------------------------
2.人均年结余额超过1.5万元时,最高只能按人均1.5万元的40%提取劳务酬金。
3.项目经费的结余最高不得超过预算总额的20%,确因采取措施结余额超过预算总额20%,其超过部分:20%留给单位作为发展基金,80%上交部科技司。
具有创收能力的科研单位,应积极挖潜,创造条件,逐步向事业经费部分自立或完全自立过渡。按其事业经费自立程度,享受与技术开发型的科研单位同等的待遇(有关待遇参见本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有关规定)。
三、铁路其他事业单位开展社会服务的毛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作为“抵支收入”,与单位经费包干结余统一使用,建立三项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50%,其余部分为集体福利、奖励基金,由单位自主分配。用于个人分配的部分,可以搞浮动升级、发奖金、津贴、补贴等。
第二十二条 铁路各类事业单位按规定从收入中提取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建立以下基金(资金)。
一、医疗基金。凡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和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的铁路事业单位,可按上月的工资总额(注1)扣除各种奖金(注2)后的8%计提医疗基金,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注1,是指按统计部门规定的口径,统计的工资总额。注2,各种奖金:包括超过标准工资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等。1993年7月1日起,不再扣除各种奖金。下文涉及的均与此相同,不再说明〕
离退休人员按有关计提基数规定的8%提取的医疗基金,在统筹离退休基金中列支,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单位的部分职工纳入公费医疗,对未纳入公费医疗的职工,可比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标准,从毛收入中提取医疗基金(提取比例要报部财务司备案),执行地方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公费医疗开支。
单位的职工已全部纳入公费医疗的,不得计提医疗基金。
二、修购(折旧)基金。有条件的铁路事业单位可根据规定建立折旧基金(含房屋、建筑物,以下简称房建)和大修理基金。
固定资产设备购置基金,可按部规定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提取后列入成本,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7%以下(含7%);房建折旧基金,比照设备购置基金的计提方法提取后列入成本,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2.5%以下(含2.5%)。固定资产大修理费,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支出数在成本中列支,也可以采取预提费用的方法列支后形成大修理基金,其中设备大修理基金,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2%以下(含2%);房建大修理基金,年综合提取率控制在2%以下(含2%)。由单位根据事业收入承受能力和管理需要,自行确定基金项目和具体提取率。提取基金的项目和提取率一经确定,在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没有事业收入的单位,不得建立修购(折旧)基金。提取修购(折旧)基金,必须以收支平衡为前提,不得以提取修购(折旧)基金作为增加预算的依据。
三、周转(流动)资金。铁路事业单位根据开展经营服务活动的需要,可从年度收支结余或事业发展基金中提取10%的周转(流动)资金。计提的周转(流动)资金只能作为经营性周转使用(含材料储备),不得改变用途,挪作他用。计提此项资金有困难的单位,需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不提或少提。一经确定的提取率,在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各单位提取的周转(流动)资金累计数达到周转(流动)资金定额时,可不再提取。周转(流动)资金的定额,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定。周转(流动)资金数额占用较大,不能发挥资金效益的,上级单位要下达压缩指标,限期收回。收回的资金作为单位的当年其他收入处理。
四、业余设计费。铁路勘测设计单位为了充分发挥工程勘测设计人员的潜力,组织他们在完成上级单位核定的计划以后,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业余设计,既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又适当增加工程勘测设计人员的收入。根据国家规定,勘测设计单位组织业余设计的收入,其中80%纳入单位正常收入,20%作为业余设计费,由单位统筹按全部职工人数80%,平均每人每月不超过30元,分配给职工个人,从收入中提取的业余设计费转为专用基金。
业余设计费执行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规定的,要报主管部门批准。
五、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有条件的可建立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按国家规定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可按总收入(扣除其他收入)的10%计提,转为专用基金。
六、科技咨询专家奖励费。铁路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按规定可从纯收入中提取10%~15%用于受聘参加科技咨询服务的专家的津贴和对做出贡献专家的奖励。
七、差额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按规定从年终收支结余的盈余(收益)中提取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1.铁路勘测设计单位,年终实现的盈余,除上交部或主管部门的部分外,其余为留成基金,其中事业发展基金50%,集体福利基金20%,奖励基金30%。
2.铁路科研单位(技术开发型的),科学事业经费减拨到位的(包括自收自支管理的其他铁路事业单位),税后留用的纯收入,在保证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不再规定事业发展、集体福利、奖励等三项基金的分配比例。其中用于分配个人的部分,可以搞浮动升级,也可以发奖金和建立津贴、补贴等。
科学事业经费部分自立的,实行奖励、集体福利基金与减拨科学事业经费幅度挂钩制度,以奖励、集体福利基金占纯收入的50%为基数,事业经费每减拨10%,奖励、集体福利基金提取比例增加2%,其余为事业发展基金。
减拨科学事业经费达到10%及以上的和科学事业经费完全自立的铁路科研单位,由上级单位从减下来的科学事业经费中按相应比例拨给专项奖励。
技术开发型的科研单位,科学事业经费减拨到位后仍为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仍享受科研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
附:专项奖励对应表
------------------------------------------------------------------------------------------------------
| | | |
|项 目|单 位| 对 应 档 次 |
| | | |
|--------|--------|------------------------------------------------------------------------------|
|核减事业| | | | | | | | | | | |
| |百分比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0|
|经 费| | | | | | | | | | | |
|--------|--------|------|------|------|------|------|------|------|------|------|------|
| |人均月 | | | | | | | | | | |
|专项奖励| |0.1|0.2|0.4|0.6|0.8|1.1|1.4|1.7|2.1|2.5|
| |基本工资| | | | | | | | | | |
------------------------------------------------------------------------------------------------------
3.铁路其他事业单位,年终实现的盈余,除按规定上交主管部门外,其余为留成基金。留成基金中的事业发展基金不低于50%,其余为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由单位自主分配。
第二十三条 铁路事业单位按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规定建立的专用基金
一、福利基金。是指铁路事业单位按现行有关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的福利基金。福利基金计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单位,比照医疗基金的按月计提方法,按上月的工资总额的6%提取;一种是按单位实有人数和地方财政部门规定的标准,按月计提。离休人员比照在职职工计提职工福利费(在统筹离休基金中列支)。
各单位现行计提方法,未经铁道部同意,不得自行改变。
二、职工教育基金。铁路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按上月的工资总额的1.5%提取当月的职工教育基金,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三、统筹离退休基金。是指根据铁道部规定“以支定筹、分年定率、略有节余”的原则,铁路事业单位现行统筹离退休基金提取率,是按单位固定职工当年工资总额的19%提取,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后转为专用基金。
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按规定的比例提取,由部合并调剂使用(并入单位的“专用基金——统筹离退休基金”科目,逐级向部结算)。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档案,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四、工会经费。根据《工会法》和有关规定,按工资总额的2%提取工会经费,在成本(费用)中列支,转拨给工会组织(或代管),不形成专用基金。
五、复置金。是指铁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经批准有偿调出取得的价款、固定资产出租的租金收入、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报废的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等收入形成的专用基金。
第二十四条 上级拨入的专用(专项)基金。是指国家、铁道部、有关主管部门(单位)拨给铁路事业单位的指定专门用途,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基金。包括:更新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挖潜革新改造拨款、抗震加固费、战备事业费、规范补助款等。
一、更新改造资金。是指铁道部或上级主管单位拨入和固定资产非常损失取得的保险赔款。
二、科技三项费用。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费。
1.新产品试制费。是指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过的新产品试制和对老产品确有重大改进而进行的试制。试制新产品,要由试制单位提出计划,报送有关部门审批,批准后按计划拨给专款。
2.中间试验费。是指已有科学研究成果,但尚未取得必要的数据,还不能在生产或建设中直接采用的项目。这些项目必须建立一定的装置、机组、车间或试验场地,进行扩大规模试验或较长期试验,以便验证改进。中间试验项目的计划,报经批准后拨给专款。试验室的研究成果或小型试验尚不成熟的项目,不得列入中间试验计划。
3.重要科学研究费。是指单位承担的费用较多,经批准纳入计划的全国性重大科学研究,所需费用由国家预算拨给专款。一般性科学研究的费用,由单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三、挖潜革新改造拨款。是指铁道部拨给铁路事业单位用于挖潜改造和更新现有技术设备的专项资金。
四、抗震加固费。是指国家和铁道部拨给地震地区或受地震影响的铁路事业单位用于抗震有关的补助经费。
五、战备事业费。是指国家和铁道部拨给铁路事业单位,为保证交通战备工作的开展,做好战时交通保障所需的战备事业费。
六、规范补助。是指铁道部拨给铁路勘测设计单位的标准设计规范补助经费。

第六章 专用基金支出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专用基金的管理原则
一、各项专用基金的形成,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专用基金有的是按固定比率提取,有的是按规定范围内的收入形成,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任意提高提取比率或任意扩大收入范围,以保证国家宏观管理资金的需要,并正确考核资金的经济效益。
二、各项专用基金不仅在总体上与基本业务资金有严格区别,而且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有特定的用途。必须实行专款专用,以充分发挥各项资金应有的效能。要根据其基金的收入情况,合理安排、量入为出、防止超支。
三、各项专用基金实行集中与归口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集中编制各项基金的收支计划,对各项开支建立必要的审批制度,监督和合理使用各项资金,正确及时地反映各项基金的提取、使用和结余情况,切实掌握各项基金的收支动态,防止任意扩大消费基金的支出。同时,必须依靠有关职能部门和用款单位共同管好专用基金,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制,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十六条 上级拨入的各种专用基金使用范围
一、更新改造资金。主要用于:
1.设备更新和生产房屋、宿舍及建筑物的重建和改建。
2.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3.综合利用原材料,处理“三废”等措施。
4.劳动保护等措施。
5.零星固定资产购置和零星土建工程等。
更新改造资金必须加强计划管理,正确编制和认真执行更新改造资金收支计划,按计划控制支出,加强成本管理。竣工验收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办理有关手续。
二、科技三项费:
1.新产品试制费。主要用于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订费、设备调整费,必须增添的非主要设备和相应的土建工程、专用工卡具的购建费,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试验费,样品、样机购置费,以及试制成本高于售价的差额,试制失败造成的损失(扣除收回残值)等。
2.中间试验费。包括进行中间试验所需的土建工程、设备及安装费、仪器购置费以及其他试验费用等。
3.重要科学研究费。按批准计划规定的用途掌握开支。
三、挖潜革新改造拨款。主要用于扩大铁路事业单位生产科研能力和技术设备的挖潜、革新、改造,不能用来搞基本建设。对挖潜、革新、改造项目,应按批准计划执行,不得随意增设新的项目、挪作他用,不得超支。
四、抗震加固费。按批准计划规定的用途掌握开支。
五、战备事业费。主要用于交通战备勘察,战备科研,编制战时交通保障计划、方案、措施,组织战备演练和人员培训,购置必要的训练器具以及召开战备会议,编印有关图书资料费等。
六、规范补助。主要用于编制标准规范的会议费、调研费、资料印刷费、办公费、实验费、其他费用等。
第二十七条 单位按规定建立的各种专用基金使用范围
一、复置金。要本着量入为出、计划使用的原则,只能用于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重置。
二、设备购置(折旧)基金(含房建折旧基金)。主要用于:
1.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房屋建筑物的重建。
2.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3.试制新产品措施。
4.综合利用和治理“三废”措施。
5.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6.零星固定资产购置。
设备购置(折旧)基金(含房建折旧基金),可与事业发展基金统筹安排使用。固定资产大修时结合进行技术改造的,在保证正常大修理的前提下,设备购置(折旧)基金可与设备大修理基金、房建折旧基金与房建大修理基金结合使用。
新建、扩建工程以及其他属于基建性质的费用,不得使用设备购置(折旧)基金。
三、设备大修理基金。主要用于设备全部拆卸和部分更换主要部件、配件,以及按规定可以在设备大修理基金列支的费用。
四、房建大修理基金。主要用于房屋建筑物的翻修(维护)和改善地面工程,以及按规定可以在房建大修理基金列支的费用。
五、医疗基金。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单位主要用于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费、医务人员工资、医务经费等。未纳入公费医疗的单位,医疗基金开支范围按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福利基金。主要用于:
1.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2.职工浴池、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的人员工资和这些单位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补助。
3.职工食堂炊事用具的购置、修理费等。
4.集体福利设施。
5.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费用。
6.按照有关规定由福利基金开支的其它支出。
七、职工教育基金。由各单位教育部门按照“量力而行、勤俭节约”的原则,统一计划,合理使用,财务部门监督执行。主要用于:
1.列入培训计划的各种培训班(包括政治、文化、技术),岗位练兵,技术表演等日常培训费。
2.职工大学、职工中专、电大、夜大、刊大、业大和函授教学班的办学经费,列入计划的高等学校、中专学校举办的干部专修科、职工中专班的培训经费,以及其他委外培训费。
3.学员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费用。
4.聘请兼课教师的兼课酬金。
5.教学设备维修费用。
6.职工教育理论研究费用。
八、统筹离退休基金
(一)统筹离休基金
铁路事业单位的离休职工的统筹离休基金。主要用于:
1.离休费(离休人员工资)。
2.副食品补贴。
3.粮(煤)补贴。
4.生活补贴。
5.丧葬补助费。
6.抚恤和救济费。
7.护理费(按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标准)。
8.取暖费。
9.价补工资。
10.燃电补贴。
11.易地安家费。
12.房改补贴。
13.公用经费和特需经费。
14.地方价补。
15.福利费(比照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统计口径包括离休费在内的基数按6%计提)。
16.医药卫生费(比照福利费的计提基数按8%计提)。
有关开支标准的内容,按部财务司财资(1992)99号文规定执行(参见统筹退休基金说明)。
(二)统筹退休基金
铁路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的统筹退休资金。主要用于:
1.退休金
(1)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退休职工原工资的70%~80%的部分。
(2)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的退休职工,其退休费可酌情提高原工资的5%~15%的部分。
(3)国务院国发(1989)82、83号文规定的给离休、退休职工普遍增加退休费和1957年以来未升过级的退休职工增发退休费。
(4)国务院国发(1983)141、142号文规定的高级专家在离休、退休时可酌情提高原工资的5%~15%的部分。
(5)国家教委(88)教计字105号文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作为计发离休退休基数。
(6)劳动部劳人险(1983)3号文规定的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后照发原标准工资。
(7)铁道部(1984)铁劳字411号文规定的参加“二七”大罢工老工人的退休费可在原退休费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15%。
(8)国务院国发(1991)74号文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津贴作为计算离、退休费基数。
2.退职生活费
(1)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退职人员的原工资的40%部分。
(2)人事部人退发(1992)3号文规定的退职人员原则上可参照退休职工将工龄津贴作为增加退职生活费的基数。
3.副食品补贴
(1)国务院国发(1979)245号文关于发给职工副食品补贴5~8元。
(2)国务院国发(1988)23号文关于试行主要副食品零售价格变动给职工适当补贴10元。
(3)国务院国发(1992)15号文关于提高粮食统销价格后适当发给职工有关人员粮食补贴5元。
4.粮(煤)补贴
国务院(65)国物字23号文关于发给职工生活补贴的几项规定。
5.生活补贴(12~17元)
国务院国发(1985)6号文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12~17元。
6.生活补贴(5元)
劳动部劳字(1988)42号文关于发给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费5元。
7.取暖补贴
按劳动部(80)劳险便字23号文“下发各地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标准的函”的规定执行。
8.因公致残人员护理费
按人事部、财政部人退发(1993)1号文规定,护理费标准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9.死亡丧葬费
可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报铁道部财务司审批后执行。
10.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费、救济费
可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报铁道部财务司审批后执行。
11.易地安家费
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规定的150~300元。
12.困难补贴
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提高退休金比例的规定执行。
13.医药卫生费
根据铁道部财综(1990)41号文关于调整退休职工医药卫生费计提比例的通知规定和有关规定,按“退休金、退职生活费、粮(煤)补贴、副食品补贴、价补工资”的8%提取。
14.价补工资
国务院国发(1991)18号文规定的,调整粮油统销价格后发给每人6元补贴。
15.燃(电)补贴
根据财政部(90)财工字503号文“关于民用燃料和东北照明电提价后中央企业职工补贴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执行。
16.房改补贴
根据铁道部铁财(1992)98号文规定,在主管部门核定的控制额度以内发给退休人员的提租补贴。
17.地方价补
可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18.其他补贴
根据铁道部财资(1992)72号文“关于统一退休人员支出标准的通知”规定,比照医药卫生费的计提基数按2.5%提取。
各单位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分别编制统筹离休基金、统筹退休基金的预算和决算,逐级汇总上报(统筹离休基金报表的格式,参照统筹退休基金报表)。统筹离退休基金的节余或不足,按季逐级向部清算,年终结算。
九、业余设计费。由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按每人每月30元标准和单位职工年平均人数80%计算的控制数额,分配发给个人,在控制数额以内发放,超过控制数额发放的部分,要纳入单位的奖励基金支出。
业余设计费经主管部门同意的,可按所在地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勘测设计技术开发费。主要用于铁路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科研、标准设计、业务建设、技术情报,以及人员培训方面的开支。
第二十八条 单位从年终收支结余中建立的留成基金(学校基金)使用范围
一、事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
1.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生产(业务)教学、科研需用购置的仪器、设备,科技书刊、图书资料,科研的试制费,前期、预研、自选科研课题经费,更新附属工厂、校办工厂、农(林、牧、渔)场的生产设备和对工艺进行技术改造。
2.引进新技术支付的技术转让费、软件开发费。
3.有计划地组织职工业余学习购买的参考资料。
4.智力开发费用,包括专业对口的进修、深造支付的学费。
5.自筹资金修建和改善职工宿舍及零小土建工程(属于基建范围的,要执行有关基建的规定)。
6.更新生产(业务)设备费用。
7.补充流动资金、周转金的不足。
8.弥补事业经费不足。
9.单位的各种违章罚款和拨给学会、协会等的补助(赞助)款。
10.购买的有价证券(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等)占用的资金(铁路勘测设计单位按现行规定购入时列支出,收回时恢复本项基金)。
二、集体福利基金。主要用于:
1.弥补计提的福利基金、医疗基金的不足。
2.举办集体福利必需开支的运输费。
3.慰问伤病员、退休职工购买的慰问品支出。
4.集体活动补助费,包括组织离退休职工和职工家属节假日联欢会、节假日游园的租车费,职工的调入、调出和离退休组办的欢迎、欢送会等的开支(不得用于聚餐)。
5.组织职工业余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节日军民联欢活动所需费用的补助。
6.按照有关规定在集体福利基金中可以列支的其他支出。
集体福利基金不得用于请客送礼开支、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巧立名目乱发其他补贴、实物和超过规定标准的开支。
三、奖励基金。主要用于给职工发放奖金(生产奖、安全奖、质量奖、突击完成任务奖、劳动竞赛奖及其他一次性奖)和属于奖金性质的浮动工资、补贴、津贴以及实物等各种奖金。
铁路事业单位从奖励基金和其他资金渠道发放的各种奖金,应控制在规定的奖金限额标准以内。对累计奖金支出超过规定奖金限额标准的部分,要先纳奖金税后发奖金。奖金税从奖励基金中列支。
各单位奖励基金的使用,要瞻前顾后,留有余地,以丰补欠。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得弄虚作假、巧立名目、不准超规定限额标准滥发奖金,不准从截留收入中直接支付奖金,违者要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减免“两金”的范围
第二十九条 铁路事业单位减免“两金”,是指按照“两金”征集办法及其细则、国家另有专门规定免征“两金”的项目和经核准纳入预算管理,用于抵补事业支出的收入,免征“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简称“两金”)。铁道部根据财政部核准的总额,分解下达给各铁路局、各总公司和部直属铁路事业单位。各铁路事业单位根据上级单位核准证明(或预、决算批复文件)据以执行。单位收入年终实际数大于或小于年初核定数时,作为调整预算处理。
第三十条 全额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年终经费包干结余免征“两金”。
第三十一条 差额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的铁路事业单位,从年终收支结余中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免征“两金”。
各单位应上交的“两金”仍按现行规定,逐级汇总上缴给铁道部,由部按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铁路科研单位中属于归口国家科委管理的部属各类科研单位减免“两金”的范围,按国家科委、财政部(93)国科发财字475号文的规定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由铁道部财务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人事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人事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人事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人事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现将《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评审国际商务高级技术资格时遵照试行。试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们,以便修订完善。
本评审条件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一、总 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的水平,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外经贸事业的发展,结合国际商务专业的特点,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按照本条件评审合格并获得技术资格证书者,表明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其职务聘任与工资待遇由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三)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名称为高级国际商务师。
(四)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适用于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运营工作的人员。

二、申 报 条 件
(一)凡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学历、资历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高级国际商务师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国际商务师资格并从事国际商务师工作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参加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合格,受聘担任国际商务师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五年以上;
5.其它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参加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合格,受聘担任国际商务师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五年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国务院外经贸业务主管部门业务嘉奖者,或获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业务嘉奖者(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2)进出口总额两次(含)以上超过全国年度排名第500家,全年合同额、完成营业额两次(含)以上超过全国年度排名第50家外经公司的企业法人代表及主要业务负责人。
(三)信息交流与处理能力
1.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能独立进行商务活动及处理业务文件,且具备2小时之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5000字符的能力;
2.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国际商务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或交换。

三、评 审 条 件
(一)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1.系统地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营销学原理、财务管理。
2.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具备以下专业理论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研究:
国际商品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商品学、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地理、跨国公司、商检、海关业务。
国际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国际投资学、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招标、商品学、国际贸易保险、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地理、商检、海关业务。
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原理、国际经济关系概论、国际金融实务、国际投资学、国际租赁、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国际经济援助、国际税收、国际贸易运输、国际贸易地理、跨国公司。
国际商务运营: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实务)、跨国公司、国际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
3.能跟踪本专业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根据国民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新的任务或课题。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丰富的国际商务工作实践经验,解决过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入、国际租赁、国际商务调研与咨询、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援外项目、受援项目、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国际贷款、国际商务运营等某一专业工
作中关键性问题。
2.透彻了解涉及本专业岗位的国内外法律、政策、规范、规章、标准、惯例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工作正确熟练运用。
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参与组织重大项目实施或进行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妥善协调本单位、本部门及合作方等各方面关系。
4.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与决策能力,为外经贸行业或本单位、本部门国际商务方面的业务改革、业务发展提供过决策依据。
5.具有指导国际商务师工作或研究生学习的水平,审定过国际商务师的工作成果报告或研究生的论文。
6.在担任国际商务师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入、国际租赁、国际商务咨询、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援外项目、受援项目、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国际贷款等)谈判,或为主参与重大项目谈判二次以上;
(2)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或为主参与组织重大项目实施二次以上;
(3)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加过政府高级(省、部)代表团进行国际商务活动;
(4)主持或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与制定、编写过有关国际商务工作的地区、国别政策或国家法令、法规、规章等;
(5)国家级研究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6)承担过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其中一项中担任某一子课题的负责人,或二项以上主要参加者;
(7)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制定、编写外经贸行业或本单位中、长期的发展计划、战略、规划;
(8)三年以上完成所在单位外经贸任务的组织者或主要参加者;
(9)负责(或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与)组建过境外子公司;
(10)主持或为主参与办理过反倾销案件,大宗或疑难索赔案件;
(11)担任经济贸易仲裁员,主持并实际办理过十个以上的案件;
(12)主持(或作为主要业务骨干参与)过大批量进出口货物仓储与运输项目管理;
(13)为上述十二类国际商务活动提供准确、及时、系统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二次以上。
(三)业绩与成果
1.在担任国际商务师工作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撰写出版过较高专业水平和应用价值的著述(5万中文字以上),或翻译出版过具有参考价值的译著(10万中文字以上);
(2)在省、部级(含)以上刊物上或国际学术刊物(不含摘要)上发表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三篇以上;
(3)在省、部级认定的内部发行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四篇以上;
(4)在国际商务工作中独立完成的分析、预测、开发、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报告或论文不少于四篇,其中至少有二篇经专家评审、论证具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
2.在担任国际商务师工作期间,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和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其成果(主要贡献者)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一次以上;
(2)对国际市场(商品、运输、租赁、工程承包、劳务、技术、资金等市场)走势作出过较准确的预测,或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从而使创汇或成交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
(3)对援外项目、受援项目、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项目之一项作出过详细、准备的可行性分析,或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
(4)对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入、国际租赁、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国际贷款等专业工作中的一个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
(5)对援外、受援、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等专业工作中的一个项目精心组织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有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证明,或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业务鉴定);
(6)国际商务运营工作成绩突出,为本单位三次以上超额完成任务作出主要贡献;
(7)提出对国际商务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或实用价值的分析报告、研究报告,被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认可采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8)创汇、成交成绩突出,三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9)承担或主要参与办理反倾销案件、大宗或疑难索赔案件,并为国家挽回损失;
(10)在贸工、贸技、贸农结合工作中,效益显著,有二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11)所负责的境外子公司经济效益显著,有二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四、附 则
1.本评审条件所规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为国家教委所规定的教材,可由业务主管部门通过考试或论文答辩考察认定。
2.本条件中所规定申报条件、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3.完成外经贸任务是指完成进出口、工程承包、经济合作、商品或劳务市场开拓等本单位专业工作。
4.国家级研究项目系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并下达的研究项目,或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委托有关单位确定并下达的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系指省部级单位确定并下达的研究项目。
5.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是指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或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参与对关键或疑难问题的解决,并做出重要贡献;或直接参与实施、应用和推广,并解决重要技术难点。
6.参与的研究项目及提供的论文、专著、报告、译著等均应属国际商务专业范畴;撰写论文、专著、报告或翻译著作等系指执笔人。
7.本条件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解释。



1996年2月14日

规范法官培训的思考

孙德国

法官教育培训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第33条规定:“改革现职法官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对法官的职业培训,建立健全与法官选任相配套的法官职业专门培训体系,完善法官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实现以知识型培训为主向能力型培训为主的转变,从普及性培训为主向专业化培训为主的转变,从临时性培训为主向规范化培训为主的转变”这为我们今后如何规范法官培训提供了理论导向。
尹忠显院长曾经指出“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而能否真正实现司法公正,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人,在于法官素质,而要提高法官素质,保证公正司法,既要靠教育培训,更要靠制度约束。”(1)可见,教育培训对于公正司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官教育培训实际上掌握着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命脉”(2)要想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与效率,就必须加大对法官的职业理论修养、职业道德以及专门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一、 法官培训的价值分析
法的实施是法律的生命所在,是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将书本上的法律有效转变为行为中的法律,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活动,取决于能够良好、认真地履行使命的法律职业群体。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稳定性来自于法律职业者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所以,法律职业者的职业素养对于司法的公正与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法律体系将更趋于科学完善,与此相应,作为担负国家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在法治进程所起的功能和作用也将尤为明显。其间,享有“法律宣示者”、“正义的化身”之誉的法官,无疑将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博学、公正、清醒、正直、诚挚”将是对法官的基本要求,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培根到马克思,对法官的要求都未脱离这十个字。法官的“博学”,一方面靠敬业进取、精益求精、修身奉法的基本素质激励自己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在人民法院内部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规范法院的教育培训方式,这一切则离不开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法官培训对于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因为,一个没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的法官很难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一个不具有娴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技能的法官很难高效率地处理案件;一个没有养成良好的定向思维的法官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裁决。因此,只有经历专门的教育培训过程,才能使那些将要成为法官的人学到在普通法律教育中学不到的、而在司法审判工作中所必须的东西,从一个普通的“法律人”达到专业化法官的水平和程度,成为专业化的法官。同时,也才能使那些已经成为法官的人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进而保障法官在司法裁判活动中实现公正与效率。
然而就目前我国法官的状况,特别是从基层法官现状看,很多法官未经现代法学院的正规训练,社会对他们是否有能力履行国家审判权,是否能够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心存疑虑。而正由于素质不高,致使一些案件不能及时审结。草率办案、违法违纪办案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问题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要求法官不仅应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当前法官的知识结构普遍过于单一,不利于树立法官权威和审判的独立性,也不利于缩短审理周期和节约诉讼成本。从现实看,目前教育的对象主要限于在地(市)级法院以上任职的法官,大部分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接受教育培训的法定权利却得不到真正落实,这与他们所承担繁重工作应加快知识更新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而现行教育模式相对滞后,表现在功利性太强,如大专学历教育重考试及格拿文凭,没有突出能力培训;教育方式缺乏活力,古板的学院式课堂教学占主要比例,教材由全国统一编定,没有结合基层实际,不突出岗前、任职、晋级、续职资格培训,不重视传授方法论和相关专业知识,“高分低能”成为一种教育通病。
二、域外实践:国外对法官培训的状况
英美国家十分重视法官的培训,且有培训机构、经费、方法等方面的保障。譬如,在美国,联邦和州都有对法官进行培训的机构。美国联邦司法中心的各种教育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为新法官确定方向而制定的培训计划。其对法官教育的目标有两个:向每位法官灌输审判职业的理念以及使法官掌握审判工作的技巧,适应法律和社会日趋复杂的趋势。法官的审判职业理念包括:(1)胜任审判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教育经验和深入学习基础之上的。它既是指对适用的和必须说明的法律条款的理解能力,也是指判断某一具体案件中关键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适用法律原则的能力,还包括法官应当具有的令人信服地阐明判决依据的表达能力,对社会、所审案件重要性、艺术、科学和文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不断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愿望;(2)职业道德。法官必须为人正直并且显示出他们的公正性。因为任何腐败行为都会腐蚀司法制度,在其公正性上留下阴影;(3)修养。是指法官在对待诉讼当事人、律师和法院工作人员时必须具有的公正、谦恭、尊重对方,不带有任何偏见和傲慢的态度。法官作为司法制度的代表,任何不尊重行为都将有损整个司法制度的威望;(4)裁决能力。即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案例,寻求恰当判决的聪明才智:(5)在审理案件和对待律师、当事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法律规定。
为了强化法官的教育,许多州的立法机关增加了法官外出参加培训的拨款。一些州的法院都制定有强制性的法官参加专门教育讨论会的章程。在培训方法上,过去一般局限于座谈会、短训班和研习班等形式,现在,由于众多的通讯手段使咨讯得以快捷传递,由此激发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例如运用录音磁带、电话讨论、光碟、网络等先进的手段进行教学。
加拿大法官教育是在美国60年代兴起的法官教育的基础上,并在其影响和推动下进行的。加拿大国会为负责法官教育的联邦法官教育中心提供经费,培训法官及其他职员。在加拿大,确定法官教育的全部必修课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对法院进行需求分析,二是对法官的职能和作用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进修科目。法官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主持诉讼程序。法官必须按程序审理案件,有条不紊,庄严肃穆;法官的第二个职能就是依法裁定有关证据的动议,并且就本案适用法律指导陪审团。法官的基本职责就是听,审案结束时作出裁判。法官培训即围绕法官的职能进行。
在大陆法系的法国,国立法官学校是司法部直属的数所司法职业学校之一,其主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培训在职法官。在法国,每个已成为法官的人,在任职的前8年内,每年必须有15天时间在法官学校受训;8年后,可以自由选择受训。培训的教师配备很有特色,一部分教师为校长任命的教授、讲师,另一部分来自法官,此外还聘请一些工商界人士、国家官员兼任教师。但其主体由法官组成,他们来自法院,对法官业务熟悉,在此任教3、4年后再回到法院担任法官。这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德国,针对所有法官的继续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让法官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立法方面的新发展,并旁听与法官工作有关领域(例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的讲课。至于继续教育的方式,法官可以自由选择。法官可以通过阅读上级法院的判决和专业法律期刊来自觉完成。每个法院都有一个法学图书馆,以及一些常见的法学杂志。法官是否阅读无人检查。此外,法官也可以通过参加德国法官学院培训中心以及各州政府特别为法官举办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授课与讨论,也进行分组讨论。尽管法官在继续教育上拥有的很大自由,但法官们还是要接受继续教育,密切关注法院的判决,阅读法学教授的论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一,这是一个法官的道德问题,是法官的自知之明,同时也是法官的义务,尽管由于法官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这种义务不能被要求强制执行。第二,法官的判决可能被提起上诉,受到更高一级法院的法律审查,如果判决有误,该判决就会被上诉法院撤销,上诉法院在判决理由中会指出所犯的错误。每个人都不愿被指出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错误可能很容易避免时,更是如此。因此,每个法官都会尽力使判决不犯错误,并能经受得住上诉法院的审查,这就要求法官必须与法学研究的现实状况保持一致。第三,为晋升之需要,法官一般都注重进修学习。法院院长定期对法官的工作业绩做出鉴定,这对法官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
三、当前我国法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英美国家的法官培训相比,结合目前我国法官培训的现有情况来看,存在着许许多多方面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优良的师资队伍。
目前培训法官的师资奇缺。过去我们培训师资主要来源于法律院校的教授、学者,他们虽有较为精深的理论水平,让听课者感觉深奥,但同时又让法官们感叹课不精彩。因为教授们所说的高论有时实在与法官们每日经手的案件相距甚远,那些深奥的东西对审判中的难题就像是远水不解近渴,而目前法官培训学院的专职高技能教师却为数很少,与当前的法官培训状况不相适应。
(二)、培训机制不科学。
目前按规定,三级以下法官由中级法院负责培训,三级以上法官由省法院负责培训,一些院长们由国家法官学院负责培训。就三级以下法官来说,面广量大,处于审判第一线,仅靠中级法院培训,培训质量不可能得到保证。而中级法院培训机构普遍没有专职教员,全靠临时兼职教员授课。这些兼职教员本身审判任务压力很大,没有教学经验,又没有专门时间去备课、调研,没有名师当然出不了高徒。而参加国家法官学院培训的院长们,普遍不亲自办案,审判业务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紧迫的事情。处于审判一线迫切需要扩展、充实审判知识、经验的法官轮不上高级别专业培训,而参加高级别专业培训的领导又不直接从事审判工作,这种培了不用,用了不培现状明显不合理。
(三)、考核机制不到位,没有检测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
以前办培训班,没有考试,学好学差一个样;甚至有的培训名为培训实际上是旅游消遣的代名。后来增加了考试,增加了向培训手册登记,给参培学员增加了压力。但学好了怎么样,不参培又怎么样,对晋职晋级毫无影响。因此,培训仍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
(四)、培训内容比较单一。
法官职业化要求对法官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的理解,而且要加大对法官审判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训,培养法官的理性思维,增强法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官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增进对现代司法价值和理念的认识,提升对职业内涵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精神的理解。而目前我国的法官培训主要表现在法律基本知识和法律条文的培训,而在审判技能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培训却比较薄弱。
(五)、培训方法单调,教学模式落后。
法官培训作为一种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成人培训,他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在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等方面都必须采取符合法官培训规律的教学模式,如有的国家的法官培训,除了理论和业务培训以外,还为学员提供国内外考察、研究时间并设有体育课,以扩大学员视野,增强学员体质,也有的主要是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疑难问题进行研讨,而且目前我国基本上是比较单一的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四、规范法官培训的几点建议
就整体而言,培训法官是一项复杂、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我国在法官培训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改革、完善规范当前的法官培训工作,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扩大培训教师的来源。
在英美国家,法官培训采用以法官教法官为主的方式,这也是他们多年以来培训经验的总结。美国的一些州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规定,凡在大学开设讲座或课程的法官,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冲抵应当接受的继续教育。我国古代历史上也存在过“以吏为师”模式的培训教育。郑国邓析“招门徒,传授法律,学讼者不可胜数”,秦统一六国后,朝廷采纳李斯“以吏为师”的建议,实际上就是一种技能与职业的简单传承,这是我国早期的法官培训模式。
我们反对放弃我国的传统经验,照搬外国的法官培训模式,但也可以规定,凡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成果或在法官培训开设一定讲座和课程的法官,可以视为接受了培训或冲抵办案数。培训教师的来源可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深厚法学造诣的法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由教授讲述法学理论,外国法律制度及相关理论,由深厚法学造诣的法官讲授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讲授审判相关领域的知识,保证在各方面满足法官审理案件的需要。
(二)建立新的培训机制,提高法官职业培训层级。
笔者认为,全国各级法院不必层层设置专门法官培训机构,中级法院以下可取消法官专门培训机构,集中精力人力办好国家法官学院和各高级法院法官学院分校。各高级法院法官学院分校应有专门培训教室、设备,有硕士研究生以上专职教师。中级法院以下主要抓好干警在职自学和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不再担任法官集中培训任务。法官职业培训主要由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承担。培训任务可区分为中级法院以下法官主要由法官学院分校负责培训,高级法院法官及中级法院院长、副院长主要由国家法官学院培训。中、基层法院每年可以有条件选拔一些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法官到国家法官学院进修两到三个月。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培训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教学有经验,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也可利于在基层培养高精尖法律人才,推动基层法院审判质量、效率上台阶,同时为上级法院在基层选拔人才或配备基层法院领导班子作好储备。
(三)、强化法官培训考核奖惩机制。
要把法官培训作为一项硬任务,列入岗位目标进行考核。凡是年度参培时间不落实或参培考试不及格的,当年应该取消参加评选资格,当年或次年轮到法官晋级的,应取消晋级资格,彻底打破参不参培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局面,逼着广大法官成为学习型、专家型法官。
(四)、培训内容应以审判技能为主,兼传授多种社会知识
知识应包括法律知识和非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基础,只有掌握法律知识,才能进一步获得法律解释推理等技能,非法律知识是指以与法律案件有关部门的人文学科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博登海默曾经把法官比喻成为“社会医生”,而“社会医生”要精通“医术”----法律知识,此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修养。法律作为社会的调整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单单靠法律知识,还需要有解决相关问题的学科知识。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说“如果我们的法官不仅仅在先例方面博学而且还极为精通历史学、伦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那么紧张关系就会得到缓和,社会进化的实现也会伴随更少的摩擦,这种情况难道不可能吗?”(3)
(五)、培训内容上应注重思想道德素养教育
明析价值知识对法律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将其纳入法官培训知识的视野。我们应当认识到,任何知识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繁荣与幸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对于学习法律者,倘不在顾及他们的道德修养,那无异替国家造就一班猛虎”(4),徐显明教授也曾经说“法官检察官律师可以称作法律的守护者,特别是法官有法律守护神之称,要培养出“神”来,道德修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法官培训应培训的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关键在于法官的人格修养。
(六)、改进法官培训的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法官培训的教学方法大多沿用了业余大学及高等院校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理应得有突破性的改革。我们不妨根据成人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参加培训的法官积极思考。其实,参加培训的法官也非常迫切想在课堂上向教授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具体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如下方法:以逐步实现满堂灌式填鸭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经院式教学向实践式教学转变。
学术讲座式。就某一个问题,特别是审判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历史渊源到发展趋势,从理论到实践,作深入阐述、讲解,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真正使学员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有新的提升
提问互动式。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相互提问、辩论推进教学过程,在研讨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教学相长,使法官更快、更好地掌握所教学的内容,深刻理解法律原理。同时,通过学员反馈意见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学员的知识需求,从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个案分析式。围绕典型案例,追溯某一法学理论产生的根源、价值和走向,从分析实际个案中发掘及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具体规定、立法精神和适用体会,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理论研讨式。要将灌输式培训与理论研讨结合起来,发动学员就某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并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进行演讲答辩、组织评奖等形式,促使学员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锻炼法律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庭审观摩式。通过庭审观摩、庭审示范、交流切磋,丰富学员审判经验,提高驾驭庭审能力,使法学理论与审判技能在融合中提高。
实践锻炼法。一方面,对培训学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定期回所在法院办案相结合的办法,促进知识转化、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上下级法院之间、发达地区法院与欠发达地区法院之间相互挂职锻炼的办法,实现法官业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