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05 09:37: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3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

广电总局第61号令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秩序,促进广播电视广告业健康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以下简称“播出机构”)的广告播出活动,以及广播电视传输机构的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广告包括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含资讯服务、广播购物和电视购物短片广告等)。
  第四条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合法、真实、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鼓励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和播出,对成绩显著的组织、个人予以表彰。

  第二章 广告内容

  第七条 广播电视广告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正确导向,树立良好文化品位,与广播电视节目相和谐。
  第八条 广播电视广告禁止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四)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五)宣扬邪教、淫秽、赌博、暴力、迷信,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六)侮辱、歧视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七)诱使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或者不良价值观,危害其身心健康的;
(八)使用绝对化语言,欺骗、误导公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篡改成语的;
(九)商业广告中使用、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使用、变相使用国家领导人、领袖人物的名义、形象、声音、名言、字体或者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形象的;
(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告中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的;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 禁止播出下列广播电视广告:
(一)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
(二)烟草制品广告;
(三)处方药品广告;
(四)治疗恶性肿瘤、肝病、性病或者提高性功能的药品、食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
(五)姓名解析、运程分析、缘份测试、交友聊天等声讯服务广告;
(六)出现“母乳代用品”用语的乳制品广告;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播出的其他广告。
  第十条 时政新闻类节(栏)目不得以企业或者产品名称等冠名。有关人物专访、企业专题报道等节目中不得含有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十一条 投资咨询、金融理财和连锁加盟等具有投资性质的广告,应当含有“投资有风险”等警示内容。
  第十二条 除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等依法批准的广告外,不得播出其他具有博彩性质的广告。

  第三章 广告播出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应当合理编排。其中,商业广告应当控制总量、均衡配置。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不得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插播广告。
  第十五条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商业广告播出总时长不得超过18分钟。
  在执行转播、直播任务等特殊情况下,商业广告可以顺延播出。
  第十六条 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
  第十七条 播出电视剧时,可以在每集(以45分钟计)中插播2次商业广告,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其中,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可以插播1次商业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
  播出电影时,插播商业广告的时长和次数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在电影、电视剧中插播商业广告,应当对广告时长进行提示。
  第十九条 除电影、电视剧剧场或者节(栏)目冠名标识外,禁止播出任何形式的挂角广告。
  第二十条 电影、电视剧剧场或者节(栏)目冠名标识不得含有下列情形:
  (一)单独出现企业、产品名称,或者剧场、节(栏)目名称难以辨认的;
  (二)标识尺寸大于台标,或者企业、产品名称的字体尺寸大于剧场、节(栏)目名称的;
  (三)翻滚变化,每次显示时长超过5分钟,或者每段冠名标识显示间隔少于10分钟的;
  (四)出现经营服务范围、项目、功能、联系方式、形象代言人等文字、图像的。
  第二十一条 电影、电视剧剧场或者节(栏)目不得以治疗皮肤病、癫痫、痔疮、脚气、妇科、生殖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药品或者医疗机构作冠名。
  第二十二条 转播、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时,必须保证被转播、传输节目的完整性。不得替换、遮盖所转播、传输节目中的广告;不得以游动字幕、叠加字幕、挂角广告等任何形式插播自行组织的广告。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在境内落地的境外电视频道中播出的广告,其内容应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播出商业广告应当尊重公众生活习惯。在6:30至7:30、11:30至12:30以及18:30至20:00的公众用餐时间,不得播出治疗皮肤病、痔疮、脚气、妇科、生殖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妇女卫生用品广告。
  第二十五条 播出机构应当严格控制酒类商业广告,不得在以未成年人为主要传播对象的频率、频道、节(栏)目中播出。广播电台每套节目每小时播出的烈性酒类商业广告,不得超过2条;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日播出的烈性酒类商业广告不得超过12条,其中19:00至21:00之间不得超过2条。
  第二十六条 在中小学生假期和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收听、收视时段,或者以未成年人为主要传播对象的频率、频道、节(栏)目中,不得播出不适宜未成年人收听、收视的商业广告。
  第二十七条 播出电视商业广告时不得隐匿台标和频道标识。
  第二十八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不得通过广告投放等方式干预、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公众举报机制,公布举报电话,及时调查、处理并公布结果。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在对广播电视广告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将处理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因公共利益需要等特殊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以要求播出机构在指定时段播出特定的公益广告,或者作出暂停播出商业广告的决定。
  第三十三条 播出机构从事广告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合法资质,非广告经营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记者不得借采访名义承揽广告业务。
  第三十四条 播出机构应当建立广告经营、审查、播出管理制度,负责对所播出的广告进行审查。
  第三十五条 播出机构应当加强对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等档案资料的保存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 药品、医疗器械、医疗、食品、化妆品、农药、兽药、金融理财等须经有关行政部门审批的商业广告,播出机构在播出前应当严格审验其依法批准的文件、材料。不得播出未经审批、材料不全或者与审批通过的内容不一致的商业广告。
  第三十七条 制作和播出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告需要聘请医学专家作为嘉宾的,播出机构应当核验嘉宾的医师执业证书、工作证、职称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在广告中据实提示,不得聘请无有关专业资质的人员担当嘉宾。
  第三十八条 因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导致播出的广告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可以对有关播出机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十九条 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推动建立播出机构行业自律组织。该组织可以按照章程的规定,采取向社会公告、推荐和撤销“广播电视广告播出行业自律示范单位”等措施,加强行业自律。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广播电视频道许可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以及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插播广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八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替换、遮盖广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播出机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9月1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溪市零工劳务市场管理规定

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


本溪市零工劳务市场管理规定

本溪市人民政府令第122号


  《本溪市零工劳务市场管理规定》已经本溪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李波
                              二○○五年十二月九日
          本溪市零工劳务市场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零工劳务市场管理,维护零散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辽宁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零散务工人员,是指利用个人技能或体力从事短期服务性劳务行为的劳动者。
第三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零工劳务的求职、介绍及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零工劳务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零工劳务市场的规划、协调、监督和管理,其所属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零工劳务市场的日常管理。
综合执法、公安、工商、规划建设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零工劳务市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应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选择方便雇主和零散务工人员交易的地点,建立设施齐全的零工劳务市场或分市场。
第六条 实行劳动用工介绍许可制度。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可以开办零工劳务市场;临街商业服务网点或其他经营者经批准、登记,可以容留或为零散务工人员提供服务。
未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和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不得开展营利性零工劳务中介活动。
第七条 雇主和零散务工人员应当到零工劳务市场或分市场进行交易。
第八条 零工劳务市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设施;
(二)不影响周边的市容环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有市场管理章程及工作程序;
(四)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五)有一定数量熟悉劳动政策、业务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零工劳务市场要坚持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疏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无偿提供下列服务:
(一)为雇主和零散务工人员办理用工和求职登记以及就业证明;
(二)开设雇主用工专线电话,为零工提供出工便利条件;
(三)公布零散务工人员的职业资格、级别、工种、各工种劳动报酬的市场价格信息,供雇主选择;
(四)为零散务工人员提供待工休息场所,配置电视、饮用水、公告栏等公共服务设施;
(五)为零散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
第十条 零于劳务市场管理人员应当维持零散务工市场秩序,引导零散务工人员自觉遵守市场规定。
第十一条 零工劳务市场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用工管理制度.实行组织化管理,避免无序竞争。
(一)建立零工自律组织,规范零散务工人员有序提供劳务。
(二)设立用工纠纷裁决制度,对零散务工人员和雇主之间发生的纠纷予以调解和裁决。
(三)除雇主自行选择外,实行有偿的轮候出工制度,每日按照入场时间,实行轮候登记出工。
(四)建立劳务人员奖惩制度。对遵守市场管理制度者,给予表扬、奖励;对不遵守市场管理秩序,场外招徕雇主、强行提供劳务服务者予以惩戒,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进场求职资格。
(五)实行无偿介绍劳务服务制度。零工劳务市场应当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劳务市场的服务项目和质量,引导雇主和零工自觉进场交易。
第十二条 零工劳务市场或劳动介绍服务机构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不得为女性劳动者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介绍法律、法规禁止其从事的职业。
第十三条 零散务工人员进入零工劳务市场及分市场应持本人身份证明进行登记;具备一定职业资格等级或一定学历的,可以增加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登记。
第十四条 零散务工人员禁止在零工劳务市场和分市场外从事下列活动:
(一)未经登记招徕雇主;
(二)在城市道路(含人行步道)、公共广场、公共绿地摆放工具,悬挂、佩戴服务项目广告牌;
(三)占用、损毁公用设施;
(四)其他破坏市容环境行为。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擅自开展零工劳务介绍的,责令停止活动,对没有违法所得的,当场处以50元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至5倍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项,雇主或零散务工人员在零工劳务市场外进行交易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双方各处以50元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二)、(三)、(四)项,零散务工人员在城市道路(含人行步道)、公共广场、公共绿地摆放工具,张贴服务广告,悬挂、佩戴服务项目广告牌求职或占用、损毁公用设施,从事其他破坏市容环境行为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50元的罚款。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阻碍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零工劳务市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业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局,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

  现将《2011年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宣传制度,制定宣传计划,明确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农机化新闻宣传的影响力,为“十二五” 农机化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良好氛围。

  现将《2011年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宣传制度,制定宣传计划,明确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农机化新闻宣传的影响力,为“十二五” 农机化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良好氛围。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2011年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意义重大。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团结鼓劲、凝聚力量,着力宣传党和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报道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亮点,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及时编发农机化政务信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推动农机化工作创新、展现农机化重要作用、扩大农机化工作社会影响力上作出新贡献,努力营造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宣传重点

  1、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作用。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要通过典型事例,全方位提炼和宣传农机化的地位作用。宣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有生力量;宣传实现农业机械化帮助农民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宣传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既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的现实选择,是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手段;宣传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载体,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力支撑;宣传农机手是将来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力量,其素质能力关系农业生产质量。要通过宣传这些重要观点,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

   2、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2010年7月印发,2011年各省区市将陆续出台具体贯彻意见。重点宣传农业部和各地贯彻国务院意见,落实目标任务,开展政策创新、工作创新,加大投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3、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宣传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内涵,即: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宣传国家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原则、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宣传符合国情的农机化发展战略,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形成正确、科学的工作导向。

  4、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等有关扶持政策落实情况。重点宣传2011年度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及执行效果。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制度、严肃工作纪律、阳光规范操作、强化服务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机械深松整地等农机作业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保护性耕作工程、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5、大力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情况。重点是各地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举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示范建设典型,培育壮大农机作业、销售、维修市场的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效。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及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6、大力宣传农机化先进技术应用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情况。宣传农业部和各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举措,形成发展薄弱环节机械化的工作合力。宣传水稻机插、玉米机收、甘蔗机收、油菜机播机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2010年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7500万亩,2011年将继续大幅增加,标志传统耕作方式变革取得重大进展。玉米机收、农机深松整地面积也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围绕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广泛宣传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加快先进适用、节本增效、安全可靠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7、大力宣传重要农时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动态。宣传春耕、三夏、三秋时节的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机跨区作业进展,重点宣传作业领域扩展、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质量提高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各部门联动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通行、信息、维权、油料保障等方面服务情况;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菜、花生、棉花、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农用航空发展情况。农机在抗灾救灾、抢收抢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8、大力宣传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成效。重点是各地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新购机农民培训、农机职业技能开发等工作取得的成效,加大培训投入、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等方面举措。全国农机技能竞赛、小麦跨区机收劳动竞赛活动成效。

  9、广泛宣传农机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重点是各地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工作成效和经验。组织开展新一轮“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及推进农机化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好做法和新典型、新经验。加强监理队伍建设、装备设施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机牌证管理“三率”的创新举措。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发布农机质量调查与投诉监督结果,督导补贴机具质量,开展农机打假护农等工作情况。

  10、广泛宣传农机化系统建设和行风建设情况。重点是各地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做法、成效和经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观念,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良的作风、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的情况,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新闻宣传摆在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定期研究宣传工作,经常过问宣传工作,督促检查宣传工作,重大活动、重点农机化业务工作的信息宣传要亲自部署,重大新闻口径要亲自审定。要落实宣传处室、经费、设备和办公条件,为做好农机化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2、提升宣传效果。要加强与中央、地方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支持农机行业媒体的发展,扩大农机化新闻传播面。主动做好新闻宣传策划,找准结合点,抓住闪光点,把握好宣传时机,在关键时间节点形成较大的宣传声势。要善于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根据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选择好新闻载体,提高宣传针对性,提升宣传效果。

  3、严格规范管理。要落实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制,对外发布或提供的新闻稿件及涉及的重要数据、观点和事实,必须依照程序,认真审核,确保无误。要加强对所属网络媒体内容监管,有关敏感内容必须经网站主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核批准才能上载,对于其他媒体报道的涉农不良信息,严格做到不评论、不转载。要加强舆情收集和分析,做到重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努力为农机化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